第(2/3)页 此战,鳌拜惨胜,杀死八大诸侯中五大旗主的另外两个,三大汉奸藩王又死了一个平南王尚可喜。八大诸侯只余下一个旗主,和匆匆上位的新平王吴应熊,与靖南王耿精忠三人收拢着残兵逃走。 这一战结果之下,鳌拜惨胜,八大诸侯惨败,最终是对自己更狠的鳌拜胜了。 但是,在回宫之后享受胜利的鳌拜,却死在了一杯毒酒之下,却是在最后关头,小皇帝康熙发动了孝庄皇太后最后最隐秘的手段,毒死了鳌拜。 但是小皇帝康熙并没有高兴太久,鳌拜最后的那一位忠心的蒙古奴仆,在乱阵中杀了小皇帝康熙。 最终的结果,却是双方都是惨败! 而时间进入到1669年5月,回归各自地盘的平西王吴应熊,靖南王耿精忠,还有那仅存的镶蓝旗旗主,各自收敛实力,势力,割据天下。 京城中,在鳌拜与小皇帝康熙都死了混乱了数天后,满清朝堂的文武官员,又扶持了一位皇室子弟上位,年号雍正。 这年号并不是乱取的。 雍,团结,和谐,和睦的意思。 正,纯正,正宗的意思。 雍正之名,正是说,我是最纯正,最正宗的皇帝的意思,在历史上,那位雍正的上位有些不正,所以如此取名,而在这里,却又是另一重意思了。其中深意各有不同。 但是雍正虽出,这天下,却没有这般雍,正,起来,活跃在整个满清历史的造反组织天地会,适时的在新的平西王吴应熊即位不久,在福建一带正式起义造反,明确的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号,并受到平西王吴应熊和另一位老汉奸靖南王耿精忠的支持下,急速扩张着,天下间忽然汉人的势力大涨。 这个势头一出现,整个大清天下不稳了,比如祸乱了康雍乾三代的准噶尔汉王统治,这时也初见苗头,新疆吐鲁番一带也不稳了。 还有历史上名声很差的邪教白莲教,这时也出现了小动作,在历史上,川楚白莲教乱是发生在1796年—1804年间,是清朝衰败的源头。 而这时,隐藏在这些中间的,川蜀地带,红领军的起义革命,才刚刚占领了峨眉山附近的一座县城,进行着什么革命批斗大会,谁也不知道未来的天下是他们席卷而下。 公元1669年十一月,红领军从峨眉山下出,汇聚诸多山头,三千人成军,一日间连下峨眉山境同两座县城,七日后,占据一府。 等到1670年二月大雪封蜀后,蜀中各府县已然占据大半。 1670年四月,川蜀全境尽归红领军治下。 1670年六月,红领军经两月整合扩张,完全梳理统治了蜀境后,并没有继续扩张,在王修的指示下,开始了全面蜀地红化的操作。 王修深知红领军的革命理念,建军制度是有别于这世界的,根基太浅,掌控蜀地,一省之地,已然足够,此时需要的是消化,培养出更多的认同红领军革命理念的人,才是根本,才是大业之基。 所以在满清整个天下都在到处暴发起义造反称王的时候,红领军独占蜀境,扼守各大入蜀关卡,慢慢发育。 用LoL里的行话说,容我发育三十分钟,这场战争的结果就已经决定。 放在这里也是如此。 又两年,1672年,红领军三万大军出蜀,在成千上万个拥有堪比鳌拜个人武力,真武决达到第二境,拥有一身钢筋铁骨之身的红领军面前,一切反抗派皆是纸老虎。 半年时间打到京城,覆灭满清政权,半年时间解决两大汉奸王平西王吴应熊,靖南王耿精忠,又三月,光复了福建,扫灭了起义反清反明的天地会,一直打到台湾,打到琉球,打到这时期的日本,顺带占领了北海道。 等到1674年时,整个中原天下,全都臣服在了红领军治下,而这时天下间才知道这红领军的真正首领居然不是那位女武圣李英琼,而是什么元首大人?! 因为女武圣李英琼在京都开国建制,与另一位女武圣韩如是齐齐推举元首大人坐上新朝国号为‘中’的君主之位,制度为领先这世界几百年的君主立宪制。 但是……凡事就怕但是! 但是,那位元首大人,在登基之日后第二天,留下书信,尽言君主之位禅让于女武圣李英琼,并言明君主立宪与民主政党的未来发展,之后飘然离去,不见其踪。 公元1704年,在位三十年的,中国第二代女君主皇帝李英琼辞位,仿照那第一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只坐了一天皇位的中国太祖皇帝王修,禅让于第三代女君主韩如是。 之后形成惯例,每过三十年,为君主在位期限。 第三代女君主韩如是,在期晚年在位的第二十七年,想要打破这个传统,仿效武则天之念,想将皇位让于其侄女韩云,结果女武圣李英琼忽然出现于皇宫之中,带走了任期未满的韩如是。 其临走前,放弃了传位于女儿韩云的念头,而是将皇位传于第四代也是除第一代太祖以外的第一个男君主刘玉。 自此后,君主立宪制,每代君主在位三十年,男女君主交向换位的制度一直延续下去,每当有野心家想要有过份的念头时,都会有前代君主出现警告,并带走那一位。 一直到千喜年,步入21世纪时,君主立宪制下的第11代君主任期满,第12代君主王道一次登位……那,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 1674年,夜,登基之夜,王修身披皇袍,坐于大殿之上,仰望天空明月,左右两边李英琼居于右,韩如是居于左。 两女这时望月,月光扫下,两女脸色有些微红,不知道再想什么。 第(2/3)页